開啟輔助訪問 頁面二維碼 切換到窄版

SWF-TEAM 技術交流網

 找回密碼
 立即註冊

Login

免註冊即享有會員功能

Login

免註冊即享有會員功能

Login

免註冊即享有會員功能

查看: 3243|回復: 0
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

[新知] 與海蛇共舞

[複製鏈接]

升級   23.84%

跳轉到指定樓層
樓主
發表於 2019-10-16 01:36:44 |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|倒序瀏覽 |閱讀模式
【欲閱讀更豐富內容,請參閱科學人2019 年第 205 期 03 月號】




海蛇研究充滿冒險與驚奇,蛇類專家不顧自身安危,也要找到海蛇洞,在水中與牠們漫游。為何海蛇有著如此致命的吸引力?
撰文/杜銘章

(共舞現場:1986年作者在蘭嶼研究海蛇時,負責潛水訓練的蘇焉老師為他攝下這張珍貴的影像。)


重點提要
■海蛇研究難度高,無法單獨作業,即使是蛇類專家也沒有十足的把握進行海蛇研究。
■本文作者和國外學者共同研究蘭嶼常見的三種闊尾海蛇,發現牠們只喝淡水或經過稀釋的海水。
■除了淡水,礁石環境對蘭嶼海蛇也相當重要,因此海蛇多半出現在有淡水流入的高位珊瑚礁地區。
■本文作者認為蘭嶼的海蛇對人類相較無害,有機會發展海蛇生態旅遊。


想像若干年後,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都風靡於與蘭嶼的海蛇共游、體驗此地獨特的風土人文。這趟獨一無二的旅程一定會開啟一扇全新的窗,讓遊客驚喜破表。不過,因為人數限制,不是你想去就可以去,預約日期說不定早已排到兩年後。


第一支舞


多數人對海蛇的印象是又毒又危險,與海蛇共游肯定是在開玩笑吧!我在1986年開始研究海蛇前也是這麼認為,後來才知道牠們的毒牙都很短,澳洲科學家穿0.6公分厚的潛水防寒衣就足以保障安全。我得知台灣最厚的防寒衣是0.7公分,訂做了一套才放心展開海蛇研究。研究海蛇需要潛水,風險相當大。當時我就讀的中山大學海洋生物所,學校禁止單獨潛水,台灣潛水教父蘇焉老師答應義務陪我下水,雖然有很厚的防寒衣和頂尖的潛水教練陪伴,一開始研究海蛇時仍然戒慎恐懼。


剛開始在蘭嶼潛水觀察海蛇,我們就在開元港撞見一對求偶中的飯島氏海蛇(Emydocephalus ijimae,參見82頁左圖)。文獻曾提到澳洲的劍尾海蛇(Aipysurus)在繁殖季特別兇猛,甚至會主動攻擊人,我非常緊張,但又不想錯過這個難得的機會,便在幾公尺外觀察。雄蛇趴在雌蛇身上,不斷用吻端的突起碰觸雌蛇的頸背處,過一段時間,牠們浮上水面換氣時發現了我們,雙方都嚇了一大跳,本以為牠們會游過來攻擊我們,結果牠們快速換氣後分別逃往不同方向。


經過將近一年的觀察,我發現蘭嶼常見的四種海蛇──闊帶青斑(Laticauda semifasciata)、黑唇青斑(L. laticaudata)、黃唇青斑(L. colubrina)以及飯島氏海蛇,都不像文獻描述的那麼兇惡,於是我決定進一步測試當地最常見的闊帶青斑海蛇。我輕輕握住牠們的身體一分鐘,再用力擠壓牠們一分鐘,結果74%的闊帶青斑海蛇在輕握時,會用力擺動身體或纏繞我的手,並試圖游開,但不會反咬,一直到用力擠壓時,才有反咬的行為;但11%的個體在我用力擠壓後也不反擊。闊帶青斑海蛇除了攻擊性弱,出毒量多半也很低,是相當無害的毒蛇。


蘭嶼的海蛇並不危險,我在潛水時也有蘇老師陪同,但蘇老師回台灣本島時,我便要單獨在潮間帶活動,這樣的風險不容小覷。為求安全,我邀達悟族朋友同行。在達悟族朋友陪同下,我發現難得一見的海蛇洞。聽當地居民說,附近還有一個更大的洞,只能在大退潮時才走得過去。我在大退潮的夜晚沿著岩壁走到那個傳說中的大洞,並未發現任何海蛇,回程時海水已淹沒來時的小徑,幸好水位還沒有很高,但一波一波的浪打向我攀附的岩壁。一般來說,六個小浪後會有一個較大的浪,我決定等大浪過後的六個小浪期間快速通過,不料走不到一半,一個超級大浪襲來,潮水湧向全身,然後從頭頂猛力往下沖,我像章魚一樣緊貼著岩壁,才沒有被大浪捲入漆黑的大海。


深知研究海蛇困難度較高,1989年,我到美國攻讀博士時,轉以當地水蛇為研究題材,1994年學成歸國後一直不敢重啟海蛇研究。



(追求者眾:蘭嶼的海蛇洞常有許多闊帶青斑和黑唇青斑海蛇聚集在裡面,闊帶青斑海蛇在水裡求偶交配時會形成一團蛇球,通常是一隻雌蛇被多隻雄蛇纏繞。)
致命之舞


海蛇開啟我的科學之路,相關研究卻中斷了許久。研究生涯結束前,美國弗羅里達大學的教授利里懷特(Harvey Lillywhite)在2006年主動找我合作,當時研究經費較充裕,我便決定與海蛇再續前緣。這個決定讓我多次身陷危險,甚至與死神擦身而過。


最接近死亡的一次在日本宮古島,蛇洞在離岸九公尺遠、水下三公尺深的礁石內,我請當時已離職的博士後研究員木寺法子(Noriko Kidera)和兩位進過蛇洞的老漁夫前來協助,兩位漁夫說:「只要方向正確,一口氣就可以潛入那個洞,不需要租空氣壓縮瓶。」但萬一游錯方向呢?因為氣瓶實在不便宜,我最後決定只租兩個。跟在老漁夫後面,我順利潛入海蛇棲息的洞穴,正好看見一團闊帶青斑海蛇在水下求偶,與當年在蘭嶼海蛇洞觀察到的蛇球相似(參見81頁圖),好幾隻雄蛇與一隻雌蛇纏在一起,另外還有其他闊帶青斑和黑唇青斑海蛇在水邊和岩洞內活動,我們興奮地拍照記錄並計算數量。


不久,木寺法子從隔壁的洞潛回來,興奮地說:「裡面的海蛇更多!」我請她在前面帶路,下潛後竟然就看不到她。本來清澈的水被蛙鞋一攪動,變得混濁不清,我靠著岩壁攀進去,繼續往前時便看不到可以上來換氣的空隙,直到一口氣快用完後還是看不到。我開始慌了!就在快窒息前瞄到水面上有一個空隙,立刻衝上去吸一口氣,因此逃過鬼門關。


即使常常需要面對生死關頭,海蛇研究對我來說仍有著「致命」的吸引力,其中一個原因是得到關鍵發現時的狂喜。


狂喜之舞


生理生態學的教科書都描述,海蛇喝海水後會利用舌下腺排除過多的鹽類,但我和利里懷特研究蘭嶼的三種闊尾海蛇,意外發現牠們並不喝海水,只喝淡水或經過稀釋的海水,這項發現在2008年刊登於《動物生理和生化》(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Zoology)。我也注意到蘭嶼的海蛇只出現在特定區域,進一步追查發現,這些區域的共同點是淡水流入的礁石地區。如果淡水那麼重要,蘭嶼河口環境為何看不到海蛇?我們進行海蛇棲地偏好的實驗,發現蘭嶼海蛇只出現在有淡水流入的高位珊瑚礁地區(漲潮時礁石仍然露出在水面上)。原來,除了淡水,安穩躲藏的礁石環境對海蛇也很重要。


2010年我在日本京都大學擔任訪問教授時,再次驗證海蛇的棲地偏好。京都大學的蛇類行為專家森哲(Akira Mori)博士非常好奇我找海蛇的本領,帶著學生跟我去了石垣島一趟。我們從地圖上選出海蛇可能出現的地點,勘查後再精選出容易造訪的地點。晚上實地探察這些精選地點,發現命中率非常高,其中一個點甚至有上百隻海蛇,我們拿起攝影器材興奮地拍攝海蛇的各種行為。半小時後完成拍攝,森哲博士卻不想離開,他的學生透露,森哲博士的夢想就是看到一整群蛇出現在他面前。沒想到我找海蛇的本領讓一位蛇類同好夢想成真。


海蛇舞池


我的研究完成了別人的夢想,自己的夢想又是什麼呢?因為研究經費有限,2011~2014年退休前的海蛇研究多半是一個人在小島進行。在異國踽踽獨「游」讓我有思考的時間和空間,找到一件退休後想做的事:推動潛水看海蛇,翻轉台灣低價競爭、消耗環境的旅遊方式。


東南亞和澳洲潛水活動發展得很好,海蛇種類也多,不過有許多是致命的物種,毒性和攻擊性都很強。蘭嶼常見的四種海蛇都很溫馴且安全,發展潛水看海蛇有其競爭優勢,可惜蘭嶼這顆海上明珠尚未受到重視。現在提到與水母共游,大家會想到帛琉,未來若蘭嶼的旅遊發展到國際水準,一提到與海蛇共游,大家就會聯想到蘭嶼。


除了獨特的海蛇,蘭嶼還兼具獨特的人文氣息,重質不重量的生態人文之旅發展起來,還可以提撥部份利潤回饋環境保育。這樣的模式一旦成功,台灣其他地方也可以仿效,讓生態環境走上永續之路。你想預約與海蛇共舞的蘭嶼之旅了嗎?
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


你可以通過手機識別二維碼訪問本帖
[HUX]帖子二維碼插件 - www.happyux.com
   使用二維碼訪問[教程]
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| 立即註冊

本版積分規則

申請友鏈|小黑屋|手機版|Archiver|SWF-TEAM 技術交流網  

GMT+8, 2024-11-23 12:20 , Processed in 0.126465 second(s), 21 queries , Wincache On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2

© 2001-2013 Comsenz Inc.

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